原创见山听水见山诗画2025年05月14日 18:30广东 已按朝代排序,欢迎收藏 图片 1.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秦·佚名《诗经·小雅》 2.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汉 · 蔡文姬《悲愤诗》 3.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魏晋·曹丕《夏日诗》 4.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魏晋·陶渊明《四时》 5.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魏晋·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6.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7.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魏晋·陶渊...
已按朝代排序,欢迎收藏
图片
1.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秦·佚名《诗经·小雅》
2.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汉 · 蔡文姬《悲愤诗》
3.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魏晋·曹丕《夏日诗》
4.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魏晋·陶渊明《四时》
5.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魏晋·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6.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7.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8.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
9.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
10.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南北朝·李爽《芳树》
11.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2.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南北朝·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13. 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南北朝·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
14.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唐·白居易《白羽扇》
15.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16.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唐·白居易《夏日闲放》
17.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唐·白居易《池上早夏》
18.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19.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唐·白居易《早夏游平泉回》
20. 夏浅蝉未多,绿槐阴满地。——唐·白居易《府西亭纳凉归》
21. 夏闰秋候早,七月风骚骚。——唐·白居易《权摄昭应早秋书事》
22.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唐·白居易《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23.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
24.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唐·白居易《洛阳堰闲行》
25.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6.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唐·白居易《紫薇花》
27. 夏衫短袖交斜红,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往听莲叶东。——唐·鲍溶《采莲曲二首》
28. 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辀。——唐·岑参《送颜平原》
29.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30. 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唐·杜甫《苦竹》
31.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32.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唐·杜甫《夏日叹》
33.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唐·杜甫《江村》
图片
34.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5.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36. 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唐·杜牧《大梦上人自庐峰回》
37.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唐·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38. 雨馀清晚夏,共坐北岩幽。——唐·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39. 莫怕南风且尽欢,湘山多雨夏中寒。——唐·戴叔伦《送裴判官回湖南》
40.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41.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42. 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唐·方干《山中》
43.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44.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唐·韩愈《谢自然诗》
45.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唐·韩愈《示儿》
46.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唐·贺知章《送人之军》
47.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唐·黄滔《壶公山》
48. 夏木鸟巢边,终南岭色鲜。——唐·贾岛《过雍秀才居》
49.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唐·贾弇《状江南·孟夏》
50.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唐·贾至《寓言二首》
51.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唐·骆宾王《晚泊江镇》
52. 心期盛夏同过此,脱却荷衣石上眠。——唐·陆龟蒙《忆山泉》
53.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唐·卢仝《夏夜闻蚯蚓吟》
54.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唐·李商隐《晚晴》
55.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唐·李商隐《荆门西下》
56.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57.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唐·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58.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唐·李昂《夏日联句》
59. 夏口帆初落,涔阳雁正疏。——唐·李端《江上逢司空曙》
60.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唐·李爽《芳树》
61.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唐·李世民《度秋》
62.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唐·李世民《初夏》
63.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唐·李中碧《庐山》
64.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刘言史《立秋》
65.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唐·刘禹锡《聚蚊谣》
66. 休弹瑟韵伤离思,已有蝉声报夏初。——唐·刘沧《访友人郊居》
67. 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唐·孟贯《山中夏日》
68. 好山逢过夏,无事住经秋。——唐·齐己《匡山寓居栖公》
69.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唐·孙佺《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70. 夏云生嶂远,瀑水引溪长。——唐·吴巩《白云溪》
71.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72.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3. 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残水入天河。——唐·王建《新晴》
74.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唐·王昌龄《龙标野宴》
75. 春来得病夏来加,深掩妆窗卧碧纱。——唐·王涣《悼亡》
76.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唐·王绩《古意六首》
77.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唐·王贞白《庐山》
78. 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唐·韦应物《端居感怀》
79.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唐·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80.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唐·韦应物《夏花明》
81.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82.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唐·韦应物《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83. 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沈。——唐·韦应物《沣上精舍荅赵氏外生伉》
84. 闲居逾时节,夏云已嵯峨。——唐·韦应物《夏景园庐》
85.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唐·韦应物《燕居即事》
86. 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唐·韦应物《观沣水涨》
87. 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唐·元稹《含风夕(此后拾遗时作)》
88. 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唐·元稹《晚秋》
89.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90. 殷勤夏口阮元瑜,二十年前旧饮徒。——唐·元稹 《 赠崔元儒 》
91. 夏期秋未来,安知无他因。——唐·于逖《忆舍弟》
92.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唐·张籍《徐州试反舌无声》
93. 夏景常昼毒,密林无鸣蝉。——唐·张籍《寄韩愈》
94. 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唐·张祜《平阴夏日作》
95.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唐·张继《会稽郡楼雪霁》
96. 赤精符谶诚非妄,枉杀无辜夏贺良。——唐·周昙《前汉门·夏贺良》
97. 夏满寻医还出寺,晴来晒疏暂开门。——唐·周贺《赠神遘上人》
98.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唐·郑谷 《 竹 》
99. 夏满随所适,江湖非系缘。——唐·朱庆馀《送僧游温州》
图片
100.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五代十国·李中《庐山》
101. 年年到朱夏,叶叶是清风。——宋·陈亚《惜竹》
102. 五风十雨梅破夏,三青两黄麦欲秋。——宋·陈造《村居二首其一》
103. 用夏变夷夷变夏,世间毕竟是谁真。——宋·陈岩《双峰庵》
104. 缬空舞絮随春去,钿水娇荷闯夏开。——宋·陈著《春残》
105. 残僧门径静于夜,新夏林塘暖自凉。——宋·陈著《四月八日携子侄到上乘偶成》
106. 长林不碍千山月,老干犹含九夏霜。——宋·程俱《章仆射山林》
107. 上天不似人间热,夏木阴阴六月凉。——宋·曹勋《癸未御前帖子三首· 其一》
108.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宋·寇准《微凉》
109.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一》
110. 一春霁色养花天,近夏鞭霆雨沛然。——宋·杜范《枕上偶成三首·其一》
111. 屡欲相从奏咸夏,怕惊俚耳又休休。——宋·方蒙仲《兼山会食》
112.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晴》
113.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14. 杏梅成实夏阴浓,波面繁花刺眼红。——宋·韩维《红薇花》
115. 月白风清长夏,醉里相逢林下。——宋 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
116. 入眼宫槐宜夏日,转头关柳易秋风。——宋·洪咨夔《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 其六 皇帝閤》
117. 夏虫不知冰,越犬不识雪。——宋·晃冲之《次四兄雪夜韵》
118. 鸣鸠乳燕春闲暇,化作绿阴槐夏。——宋·黄庭坚《忆帝京·黔州张倅生日》
119. 夏畦云稼忧芳蕤,凉堂风叶生清商。——宋·黄庭坚《赠别李端叔》
120. 薄田今亦夏秋稔,窦窖饱满鸡猪肥。——宋·黄庶《送杨侍读自长安之蜀》
121. 夏景舒长,麦天清润,高低万木成阴。——宋·黄裳《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
122. 落絮濛濛立夏天,楼前槐影叶初圆。——宋·卢秉《宫词十首·其十》
123. 夏夜宿山庄,风吹禾稼香。——宋·李纲《自金沙至梅口宿农家》
124. 绿阴庭院夏初长,梅子新肥杏子黄。——宋·李叔与《乌衣园·其一》
125. 蔷薇篱落送春阑,笋葚园林早夏间。——宋·刘宰《云边阻雨·其二》
126. 两堤杨柳先春绿,十里芙蓉入夏香。——宋·刘浚《题阮希圣东湖》
127. 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宋·楼锷《浣溪沙·双桧堂》
128.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129. 江乡初夏暑犹轻,霁日园林有晚莺。——宋·陆游《初夏》
130. 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宋·陆游《初夏》
131. 林间夏雨滋,复有斜阳照。——宋·梅尧臣《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 其五苔径》
132.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3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宋·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134. 夏日烈烈扬晖光,阳气入土土力强。——宋·释文珦《夏暑正隆望秋得雨风赋长句》
135. 小轩只著竹方床,散发陶然夏簟凉。——宋·释德洪《题通判学士适轩》
136. 夏田已报七分熟,秋稼方忧十日乾。——宋·苏辙《喜雨》
137.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宋·苏轼《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
138.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馀初有一蝉吟。——宋·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 其四》
139.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宋·苏舜钦《夏意》
140. 林亭长夏爱浓阴,来引茶瓯一散襟。——宋·孙发《绝句二首·其一》
141. 长夏清风秋夜月,高怀应不忘山中。——宋·孙应时《送彭大老提舶泉南·其四》
142. 春去休惊晚,夏来还喜初。——宋·邵雍《春去吟》
143. 自度无能处世间,经冬经夏掩柴关。——宋·邵雍《和和承制见赠》
144. 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来簪已焦。——宋·邵定《缫车》
145. 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宋·王禹偁《七夕》
146. 首夏盘池里,新荷点数圆。——宋·王十朋《书院杂咏·盆中新荷》
147. 却从立夏晴多日,策杖闲来看绿阴。——宋·王谌《绝句·其三》
148. 荷花池畔竹凉床,一枕闲消夏日长。——宋·王同祖《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149.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宋·汪藻《即事二首·其一》
150.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宋·无门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151. 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宋·万俟咏《南歌子·梅夏暗丝雨》
152. 宇静昼窗长似岁,心清夏簟冷于秋。——宋·魏了翁《肩吾生日以三绝为寿·其三》
153. 春花色色俱成梦,夏实累累结满枝。——宋·卫宗武《和象翁绝句》
154.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宋·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155. 夏木阴阴欲放船,黄鹂啼了落花天。——宋·徐俯《跋韩子苍代葛亚卿诗》
156. 清夏槐生风细细,新秋麦涨雨霏霏。——宋·徐元杰《初夏》
157. 万物洪纤俱夏长,九天宽大遍春生。——宋·徐元杰《宿部观铨法苦蚊》
158. 北窗自有来薰处,长夏何妨一枕高。——宋·徐经孙《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其六》
159. 昔为宰辅居黄阁,今作元戎控夏台。——宋·向敏中《偶吟遣怀》
160.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宋·叶适《祷雨题张王庙》
161. 长夏幽居景不穷,花开芳砌翠成丛。——宋·晏殊《紫竹花》
162.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宋·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163. 长夏悠悠百计非,可怜北客制南衣。——宋·晁说之《池头》
164. 眇眇周垣总路平,森森夏木已阴成。——宋·晁公溯《园中二首》
165. 初夏好,雨过池塘荷盖小。绿阴庭院莺声悄。——宋·姚述尧《归自谣·其一》
166. 春夏一番交篆早,绵衣脱了着单衣。——宋·俞桂《口占》
167. 青青结子在梅梢,方见春来夏已交。——宋·俞桂《春归·其一》
168. 春及瓜期夏景生,鸣蝉渐欲替啼莺。——宋·喻良能《春晚》
169. 寓居东青城北端,夏室阴阴簟色寒。——宋·喻良能《偶成》
170. 初夏圆荷点翠钱,螭头清溜玉溅溅。——宋·赵佶《宫词·其二十》
171. 先生句法从江夏,今代词人孰比肩。——宋·赵蕃《次韵李袁州绝句七首其一》
172. 凉风遍广坐,长夏失重熇。——宋·周必大《又次韵醵饮》
173. 旋种芙蕖,深夏木兰芳沼。——宋·张辑《绮罗香·寿赵太卿》
174. 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宋·张元干《水调歌头·放浪形骸外》
175.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宋·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76. 碧落岂容留绮夏,紫微端要著卿云。——宋·张镃《喜杨诚斋赴召》
177.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宋·朱翌《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二》
178. 满园菜花开向夏,一双蝴蝶飞上天。——宋·朱翌《南屏·其三》
179. 夏山如醉无人画,远处微茫近处浓。——金·赵秉文《济源四绝·其三》
180. 春夏山中日正长,竹梢脱粉午窗凉。——元·黄公望《赵松雪山居图二首·其一》
181. 山楼开处映晴霞,消夏虚明水阁斜。——元·柯九思《赵子昂画夏景仿王摩诘次韵为袁清容学士》
182. 无冬无夏草如茵,懵懂年光梦里身。——元·李祁《眼病中遣闷二十首其十七》
183. 一弓村径藏閒地,九夏秋声入茂林。——元·黎伯元《邓氏园亭》
184. 华山收雨两江晴,夏竹屯云一径清。——元·刘崧《题伯衢扇》
185. 夏半蒲萄正熟时,累累满架紫金垂。——元·卢琦《葡萄》
186. 楼下清溪夏亦寒,溪头个个白鸥闲。——元·倪瓒《与伯雨登溪山胜概楼》
187. 婆娑夏木荫清湍,终日看山罢钓竿。——元·钱惟善《题山居图》
188. 一枕清风长夏簟,云边何日钓船归。——元·吴当《咏归·其二》
189. 却喜今年多夏果,碧苞丹实满林香。——元·杨载《次韵康子山舍人二首其一》
190. 遥知环碧楼中坐,翠竹苍松夏日长。——元·虞集《题扇与周干臣》
191. 帘卷薰风夏日长。幽庭脉脉橘花香。——元·善住《浣溪沙·夏日》
192. 樱桃入夏千株雨,牟麦先秋万顷云。——元·张仲深《次乌继善城南三首其一》
193. 枝上蜡封经夏雪,阶前雨积过春花。——元·张昱《冬青轩·为天印上人赋》
194. 声灵共识尊中夏,气象初惊动上台。——元·张煌言《己亥元旦》
195. 月月红花开小庭,夏虫丝吐绕枝青。——明·德祥《偶作》
196. 夏畦吾久病,小笑索梅花。——明·潘希曾《即事》
197. 春郊向不雨,夏夜苦无休。——明·符锡《感雨漫兴答李慱厅二首其一》
198. 著眼云容当夏异,撩人风物过江多。——明·范景文《渡江》
199. 柔条盘作青罗盖,借我山窗一夏凉。——明·胡奎《紫薇花下》
200. 夏木垂阴覆小堂,图书生润日消长。——明·黄云《夏日书事寄吴水部德徵》
201. 绿阴消远望,清夏慰离居。——明·霍与瑕《走笔招区顿池四表其一》
202. 林高春木繁,涧回夏泉响。——明·梁兰《题扇》
203. 夏鸟初啼,竹灯深处,寒杵两三声。——明·李蒸《少年游·秋砧》
204. 山深地僻夏如秋,门巷萧条竹树幽。——明·李昌祺《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其七》
205. 长夏沉沉绿树阴,偶来栖息一珍禽。——明·刘璟《小翎毛》
206. 九夏行残暑气侵,孤城风雨客途心。——明·释今无《泊清远》
207.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明·唐寅《一世歌》
208. 长夏山村诗兴幽,趁淡多在碧泉头。——明·唐寅《题画廿四首其一》
209. 昼雨聊城逢夏至,暮云江右忆侬家。——明·吴与弼《夏至》
210. 浪游春复夏,秋更滞陪京。——明·吴上瓒《秋寒》
211. 龟食庚庚夏启光,龙颜日角映扶桑。——明·王宠《辛巳书事·四首》
212. 随山高下野人家,春夏林深不断花。——明·王宠《白雀返棹李王二子送余过虞山下作四绝句》
213. 销夏柳阴边,小篷船。——明·徐士俊《昭君怨·西湖暑游,同陈白庵先生》
214. 云木苍苍夏雨过,望中樵径入烟萝。——明·谢缙《閒居初夏七首次王校理韵·其五》
215.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明·元鹏《山中四咏》
216. 野寺始独到,新晴欣夏凉。——明·俞允文《游圣像寺作》
217. 春以良夜短,夏以火日行。——明·朱朴《夜读图为张横溪》
218. 山中甲子无春夏,四月才开二月花。——明·朱多《访仙亭》
图片
219. 问字柴门劳剥啄,怜才炎夏喜淹留。——清·戴梓《寄赠》
220.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21. 一阵催花梅雨,满帘消夏松风。——清·龚鼎孳《风入松·遥和方虎、电发燕市小饮》
222. 夏深寒柏色,雨后壮泉声。——清·弘历《游大觉寺三首其二》
223. 夏虫元得共,可语又何曾。——清·弘历《消夏十咏其六冰》
224. 风光一日更春夏,俯仰几时经往回。——清·弘历《高旻寺行宫即事》
225. 灌木重阴翠郁盘,虚堂夏五自生寒。——清·弘历《题董邦达松阴消夏图其一》
226. 午景照正中,始觉夏日长。——清·李宪噩《伤逝》
227. 前临菡萏池,清绝宜长夏。——清·林朝崧《吴氏吟香园八咏中六首五假山消夏》
228. 历春悯农劳,首夏望嘉谷。——清·玄烨《夏旱步祷南郊喜雨》
229. 闭门觅句消长夏,载酒评花负好春。——清·许咏仁《柬王馨吾》
230. 年年立夏方下种,今年小满未落泥。——清·郑珍《荔农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